清明节讲讲那些寄托哀思的植物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说说寄托哀思的植物。

菊花

菊花原产中国,中华古籍对菊花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朝,《大戴礼记夏小正》中有:“九月菊荣,菊荣而树麦,时之急也”。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喜爱菊花,《离骚》里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菊花因其在深秋不畏严寒、傲霜开放,深受中国古代文人的喜欢和赞美,被赋予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成为“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周敦颐)。

有意思的是,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菊花也在这一时期传入日本,深受喜爱,镰仓时代的后鸟羽上皇宣布菊花为皇室专用,自此,菊花事实上一直是日本的国花,而不是樱花。

为什么在中国,菊花现在成为葬礼之花,用其悼念故人了呢?

用菊花扫墓,如同用玫瑰表达爱情一样,是“西俗东渐”的结果。17世纪末,荷兰人将菊花引入欧洲,被广泛栽种于墓地,从法国人开始,欧洲诸国将菊花与哀悼结合到一起。随着近代西方文化大行其道,菊花的新含义也传入中国,菊花的哀悼含义逐渐取代了其“花中隐士”的含义,不知道是我们的幸运还是悲哀!

枇杷树

高中课本有一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写道“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寄托了对亡妻的哀思,读来令人伤感不已。

要知道,古人敬重自然,植树育花也有许多讲究,例如庭院栽树宜“玉堂春富贵”,即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而““前不栽桑,后不栽柳”,桑树的谐音“丧”,柳树的谐音“流”,不吉利。

马蹄莲

马蹄莲原产非洲,是天南星科具根状茎的多年生肉质草本,具有很强的观赏性,有较多的栽培品种。在很多国家被看作是吉祥如意的花,如地处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就把它奉为国花。因其花形美丽、适应性强,很早就被引种到世界各地,成为著名的观赏植物。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马蹄莲花有毒,内含大量草本钙结晶和生物碱,误食会引发昏睡、严重时导致死亡。

在西方,马蹄莲常用作婚礼的伴娘用花,在中国,却成为了表示哀悼的用花之一。

勿忘我

勿忘草,又名勿忘我,为管状花目、紫草科、勿忘草属植物。

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小蓝花是怎么得到“勿忘我”这样诗意满满的名字的?源于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在很久以前,一对相爱的青年男女外出游玩,女生看到沼泽地上长出几朵美丽的蓝色小花,男生为心上人采摘时,陷进了绿草掩盖下的沼泽泥潭,只听他说了一句“不要忘记我”,就沉了下去。此后,此花就被叫做“勿忘草”。

在表示哀悼时,往往用白玫瑰、白百合、栀子花、马蹄莲等做主花、勿忘草、满天星作为陪花,扎成花束。

断肠草

大诗人李白写过一首乐府诗,其中有“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的名句,清姿雅质的木芙蓉化身可怕的毒药,这是怎么回事呢?

根据古老的神话传说,上古时代的神农氏,也就是炎帝,是华夏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他亲自品尝百草,才有了后来人们所使用的草药。

“民有疾,未知药石,炎帝始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文书上以疗民族,而医道自此始矣。”

神农氏最后品尝的植物就是木芙蓉,他也因此而献出了生命,中毒而死。后人为了警示,将木芙蓉命名为“断肠草”。

神农氏为了人民牺牲了自己,哀悼是生者对逝者的缅怀,也是逝者留给生者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坚持不懈的信心与无法割舍的感情慰藉。

雪松互联网

原创不易,感谢您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ihuaa.com/zhzy/7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