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小bull学共体同研同发展

北京主治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

同研同发展,共学共促进

--记官小“学习共同体”行动研究(二)

这是“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足迹,这是教师协同研究的风采,这是实践、反思、改进、成长的平台。这里记录了教师走向专业成长的点点滴滴,可能稚嫩,可能肤浅,但我们相互扶持着,互相鼓励着,一直走在前行的路上。

3月11日

官小语文教师一起走进了刘慧玲老师的课堂,坐在学生身边开始了课堂观察之旅……

1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刘慧玲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个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

2、抓住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出故事主要内容。

3、紧扣课文语言,感知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研读,感受人物形象。

4、读懂阅读链接里的原著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

2、交流资料:

你读过《三国演义》吗?你知道其中的哪些故事?你喜欢其中的哪些人物?走近作者,了解当时三国局势。

3、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4、齐读课题,释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词及多音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四、细读课文,梳理脉络。

五、学习会写的字,重点指导“插”字笔顺。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习单上呈现)

三、浏览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四、知起因、明结果

1、理解“妒忌”

2、课文哪段能证明周瑜要陷害他?

师:周瑜怎么想的?诸葛亮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小结人物形象:我们知道了诸葛亮挺有才干,顾全大局;而周瑜却挺妒忌诸葛亮,心胸十分狭窄,阴险狡诈。

4、感受人物内心,分角色朗读感悟。

5、师导:三天后,发生了什么?(诸葛亮神机妙算)

五、精读“借箭经过”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完成学习单)

1、默读课文6~9自然段。

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划出有关语句。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交流(预设)

课件出示:

a: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b: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c: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d:诸葛亮下令……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

e: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4、看《草船借箭》影视视频,再次感受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品质。

5、学了《草船借箭》一课,你对三国中人物有的更新认识。

六、读“阅读链接”,在文中找出相应段落,对比与现代文不同。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5草船借箭

起因妒忌才能

经过借箭成功神机妙算

结果自叹不如

2

《草船借箭》预习单

3

《草船借箭》学习单

4

作业单

1、周瑜嘴上说自己比不上诸葛亮,但他对诸葛亮真的是心服口服了吗?请大家课后去看一看《三国演义》第51到56回“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

2、关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故事还有很多,如:空城计、火烧曹营、七擒孟获等等,去读一读现代文版本的,然后再去读读原著文言版本的。下周的课前三分钟讲给同学们听。

《草船借箭》教学反思

刘慧玲

《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成功“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本文的教学目标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学习名著阅读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去阅读名著的兴趣。在用心营造班级学共同的学习氛围下,努力建构学共同的课堂环境中,我秉承着课标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理念展开教学。

结合着预习单,孩子们进行了自学合作,通过孩子们的反馈和汇报,我觉得孩子们很好地完成了第一课时的学习目标:认会了生字词,梳理了文章脉络,知道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的第二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用复习词语进行导入;继而为孩子们呈现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有了目标便有了前进的方向;接着请孩子们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回顾并说出课文主要内容。我设计的第四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在“知起因”的过程中理解“妒忌”的意思,继而找到故事起因的对应段落,初步感知到周瑜用心险恶,诸葛亮气定神闲、将计就计的人物形象,在有了人物形象的感知后,我请了两名同学进行了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他们的有感情朗读让孩子们能进行更好的感悟。“明结果”中感知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继而通过孩子们对6到9自然段的自主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中感受到诸葛亮这一人物特点。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激发兴趣,我为孩子们播放了影视作品中的“草船借箭”片段,接着就本文主人公为孩子们推荐了“三气周瑜”及诸葛亮神机妙算“七擒孟获”的故事,以此激发起孩子们阅读名著的欲望。

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铺开,落实目标。关于“草船借箭”这一故事的视频播放的时段上,有老师给予建议---------提前播放,更有利于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再遇到有这样类似的需要播放视频的文本时,这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有了课下老师们在一起议课时给出的观察所见及建议,结合自己的授课体验,以及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我有了反思,更有了努力的方向。

首先,孩子们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上,各小组差异较大,有的小组对问题的把握很深入,交流得很流畅,而有的小组却进行得很缓慢,流于表面,只找到了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感受不多。所以在各小组人员的分配上是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是实力相当的孩子处在一起有话可说,还是优良可中组合在一起引领带动。同时对孩子们如何进一步深入学习有待加强,有些孩子大多数情况下仍是浅表学习的状态,应给予多观察,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ihuaa.com/zhzy/71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