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舍、梁实秋、三毛们的笔下
夏天有蝉鸣,蛙声,海风,荷塘
还有栀子花和槐花的香气
可以在夏日晚风中悠闲乘凉
也可以品尝西瓜和酸梅糕的美味
名家笔下的夏天
既充满趣味,也弥漫着诗意
让人心生欢喜……
顾城:一个夏天就这样生活中午的影子让我忧愁
它向西边就飘过去了
一枝枝都像水草的叶子
一个夏天就这样生活
水湾平静地流着洪水
一支歌唱出了许多歌
敲一敲台阶下还有台阶
石头打出苹果的青涩
一棵树也锯成许多许多
烟和咳嗽最喜欢搅和
娃娃笑总比哭令人快活
风起时门前已经空廓
顾城《一个夏天》
三毛:夏天像一首绝句夏乃声音的季节,有雨打,有雷声、蛙声、鸟鸣及蝉唱。蝉声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绝句。
绝句该吟该诵,或添几个衬字歌唱一番。蝉是大自然的一队合唱团;以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吟诵着一首绝句,这绝句不在唐诗选,不在宋诗集,不是王维的也不是李白的,是蝉对季节的感触,是它们对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诗中自有其生命情调,有点近乎自然派的朴质,又有些旷远飘逸,更多的时候,尤其当它们不约而同地收住声音时,我觉得它们胸臆之中,似乎有许多豪情悲壮的故事要讲。也许,是一首抒情的边塞诗。
三毛《夏》
艾芜:夏天是海风、蝉鸣和太阳"海风,蝉鸣,六月的太阳。"住在吴淞的友人,来信说着这些诱人的字眼,我们便开始了夏天第一次的旅行。
在堤上当风走着是惬意的,就是把一双足酱在泥灰寸积的村道中,也很愉快的,因为人在但见屋瓦墙砖的环境里面脱逃出来,便好像得了莫大的解放似的。
坐在一家卖汽水的茅草店内,望见了海面天空和田野,人便觉得是做了大自然的儿子,躺在它的怀中一样。海风作声地吹着,依着藤椅就想呼呼地睡去,虽然我们的唇间,都在不时地流出使人不易倦怠的孩子气那样的话语。
艾芜《夏天的旅行》
汪曾祺: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汪曾祺《夏天》
老舍:会享受的人,不会受暑气侵袭天气是热的,可是一早一晚相当的凉爽,还可以做事。会享受的人,屋里放上冰箱,院内搭起凉棚,他就会不受到暑气的侵袭。
假若不愿在家,他可以到北海的莲塘里去划船,或在太庙与中山公园的老柏树下品茗或摆棋。“通俗”一点的,什刹海畔借着柳树支起的凉棚内,也可以爽适的吃半天茶,咂几块酸梅糕,或呷一碗八宝荷叶粥。
愿意洒脱一点的,可以拿上钓竿,到积水滩或高亮桥的西边,在河边的古柳下,作半日的垂钓。
好热闹的,听戏是好时候,天越热,戏越好,名角儿们都唱双出。夜戏散台差不多已是深夜,凉风儿,从那槐花与荷塘吹过来的凉风儿,会使人精神振起,而感到在戏园受四五点钟的闷气并不冤枉,于是便哼着《四郎探母》什么的高高兴兴的走回家去。
天气是热的,而人们可以躲开它!在家里,在公园里,在城外,都可以躲开它。假若愿远走几步,还可以到西山卧佛寺,碧云寺,与静宜园去住几天啊。
老舍《北平的夏天》
苏童: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快乐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放暑假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