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燕靖艺术史ldquo一般概

作者:

夏燕靖: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原文刊于《艺术学研究》年第6期

摘要

通过对门类艺术史及艺术史学研究的重新梳理与整合,可以揭示艺术史研究路径的真实含义,形成对艺术史及艺术史学“整体性”逻辑思维的认识,进而达成对艺术史“一般概念”的演绎及推论。阐明艺术史具有的包容性、贯穿性和整体性,打通各门类艺术,形成整体史学观,应当成为建构我国艺术史学科当务之急的工作。通过史论与史学的交互研究,提炼出具有艺术史发展普遍规律性的“史实”与“史观”,使“一般概念”真正成为艺术史学研究的一个指导性解释原则,是建构我国艺术史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支撑学科发展的必要条件。

对所谓“研究路径”内涵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学者认为探究问题的设想确立之后,可先从结论开始琢磨,因为有了结论便有好的开头,问题思路也就迎刃展开,目标对象依此而逐渐清晰。也有学者认为讨论问题需要优选格局,这种优选即令保障工作有最为合适的框架搭建,以及具有增强认同度的可能性。研究路径是在论题确定之后,针对论题展开研究过程的设计,这是确保研究工作有序推进和保证质量的关键环节。研究路径主要包括:提出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变量,确定研究思路,推演探究方法,直至最后形成研究的整体方案。史学研究的有效途径还需要确立史观立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人文情怀等,更需要注重实在、系统与深化的过程设计,将纵横会通与精细考证等有机结合,对复杂变动的历史演变给予全方位的扫描,按照从“事实”到“求证”,从“猜想”到“确证”的程序,形成“论从史出”或“史从论出”的循环往复,渐次推进,使史学研究在不断的修正中趋于完善,从而突显出其“循环逻辑思维”的特征与特点,这些都被史学界认为是构成研究路径的学术基础和规律。如梁启超谋划的“史学史”研究框架的设计,其核心非常重视修史的线索与论述方法,主张史著撰写应更像是史部要籍的解题。[1]所谓史部要籍的解题,比较突出的特点是中国传统史学研究路径的一种集成。之后,金毓黻更注重能够确证历史沿革脉络的文献典籍考证与通解,明确史学观的提炼之于史学研究具有决定走向的作用。[2]此外,按照周谷城的解释,中国史学有其独立发展的脉络,“乃汉唐间史书演进为史学的大概情形。至若宋元明清时代,亦即北宋初至清乾嘉时,约八百年间,则史学的独立发展,更为显明而无可致疑的事实也”[3]。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ihuaa.com/zhyc/8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