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我,请把我设为“星标★”哦。点击上方蓝字“智慧泰兴”→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点击第一栏“设为星标
在悠远的时间长河中,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人的行为生活——在不同季节去做符合这个节气秉性的事情。
今天
我们就来听听主播
给我们带来的
关于芒种那些事儿~
今日主播:刘宇婷“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笔下描绘正是芒种时节的画卷,一片麦田成熟,田家纷纷忙碌。逢此时节,栀子花开,麦黄梅熟,仲夏开始。芒种是农历24节气中第9个节气,夏季第三个节气,在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时为“芒种”节气。
喜悦和汗水交相辉映。今天的12时58分,我们迎来年夏天收获的节气“芒种”。“春争日,夏争时”是这个忙碌时节的最好写照。
芒种都忙些什么呢?
泰兴市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余松山芒种从字面上看的话是“有芒的麦子快好收,带芒的稻子要播种。”所以农民朋友们也往往把芒种理解为“忙种”,因为一到这个时节,农民要忙夏收成熟的麦子、油菜抢收到家,颗粒归仓;忙夏种,山芋、花生、大豆要尽快的栽种下去;忙夏管就是春天播种的玉米、高粱、棉花等春作物要进行施肥、锄草、灭虫等田间管理。过去搞早晚双治稻的时候还要忙夏季栽早稻,俗称“四夏大忙”。四夏大忙劳作内容多,时间跨度短,五月下旬到六月下旬一个月时间,是农民朋友一年中最忙的一个月。
在这个抢收、抢种、抢管的农忙季节里,多项耕作齐头并进并紧锣密鼓地进行,哪一项也容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泰兴市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余松山芒种时节之后,我国各地降水开始增多,强对流天气也频繁出现,对夏收、夏种、夏管都会带来许多不便。因此必须要赶在这段时间之前完成所有的田间劳作内容。
谈及这个时节的劳累程度,“三夏”对人们的体力和意志力都是最艰苦的考验。
泰兴市音乐文学学会理事余松山“四夏”和“三夏”是一回事,过去我们泰兴地区,水稻没有引进的时候,那就是“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农民朋友们往往早上4点多就要来到田头开始干活,而且都要带着开水和早饭,七八点的之后再吃,用他们的话就是打腰站,才有力气接着干。收麦子一般十点半,最多到十一点就不能再收了,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太阳相当火辣,麦穗也容易掉掉落,加上气温升高,劳作的人承受不了滚滚的热浪和麦芒的戳刺。下午四点多夏天干活,一直要干到八点多才回家,因为这段时间气温总比中午要凉快的多。所以我们泰兴地区就有个俗语说:过一次四夏,退一层皮,脱一层壳。当然这也是多少年之前的情况了,现在农业机械化普及,加上大部分农田都已经流转到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了,不需要再吃那种苦,不过这段历史不应该忘记。
在节气传统中,芒种除了有夏日的忙碌,古人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情调,比如三国时期“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正是发生在此时。“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人们在忙里偷闲的时候喜欢煮梅饮酒来聊一聊农事、人世,梅子果的馥郁与蒸馏酒的浓烈刺激在口腔内碰撞,伴随着徐徐吹过的清风,驱走劳作带来的暑意和疲惫,多了更多关于人生的思考!
在新时代,芒种节气被寓以更多的耕耘和希望。“成熟与收获同在,芒种与高考同行。”以往每年这个时节,无数学子在高考中收获成果,种下希望。
“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如果您有空也可以去郊外走走,会让你体会到秧禾嫩绿,麦浪青青的秀丽景色,这一切比春天更加生机勃勃。
余松山泰兴市音乐文学学会理事。喜爱小品、小戏、诗歌、散文、歌词等文艺作品创作。歌词《故乡的桥》获江苏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最近创作的抗疫歌词《剪去长发的姑娘》获原创歌曲“银奖”。
编辑:顾佩 蔡艳
审核:丁晓军 陈杨
泰兴市融媒体中心新媒体部出品欢迎转发侵权必究版权说明
如需转载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