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劳动者每一个勤劳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崔永玲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6564027.html

“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川江号子》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双手缔造生活之美,并不是一句句口号,更是生活中每一位劳动者的真实写照。“五一”劳动节期间,几位初中生用笔墨写下了身边的劳动者,向他们奋斗的每一分钟致敬。

01

那颗星

市三中七(9)班周桐羽

  “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

  ——题记

已是暮春,但晚上呼呼的风带来了北方的寒意,仍吹得人瑟瑟发抖。

  刚上完补习班回家,漫步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只余风和着车疾驰而过的声音,我于是加快了脚步。直到回到小区看见路灯熟悉的暖光,才松了一口气。

  突然,听见一阵“乒乓”,后背激起一层薄薄的冷汗。抬头看天空试图转移注意力,乌黑的天上连月亮也看不见,只有被夜染黑的几朵云在天上飘。

  刚回过神,一束刺眼的手电筒光直入瞳孔。我紧闭眼睛,心中大呼“不好”。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前方传来,光也随即消失。“不好意思啊,小朋友”。从这个方言掺杂着普通话的声音便知道——是老张。我睁眼,只见他又拿着那大大的扫把,边巡逻,边扫地。小区里是有保洁员的,说是什么公司特意请的,可老张永远觉得保洁员扫得不干净。什么随便扫扫、垃圾不倒啊……让我怀疑老张是不是有洁癖。

  我冲他笑道:“没事没事,又在扫地啊”。老张穿的是单衣,额头上冒出豆大的汗,他用袖子抹掉后,憨憨地道:“你知道的,我这个人有点‘毛病’。”我摆手,说:“哪里啊,不过您这两天怎么天天晚班。”“哈哈,没事,另一个是小年轻,有自己的事,我可闲得慌。”我笑着摇了摇头,一本正经地说:“下次少揽活儿,我外公好几天没和您下象棋了,天天念叨您!”“好,好,给老徐带个好,老徐家外孙女真懂事哟!”老张终于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冲我呵呵地笑不停。寒暄两句后,我刚准备走,老张突然严肃地说:“小姑娘家的,下次不要一个人走夜路!”我心里一暖,打趣着过去了。

  老张生平“最爱”的事,第一是干活,第二才是下象棋。见到他,80%的几率,他准是在干活,剩下的时间就是在下象棋。话说老张也快七十了,身子骨也算好,就是背驼。扫地得弯腰,搬货得靠背,收水电费,只能在小黑板上记下一笔一画,哪能背不驼?早班是他,晚班也是他,脑力活是他,体力活也是他……老张啊,可累了,大家都替他累,就他自己老摆摆手道:“哪有什么累不累,做了就不想停,停了就做不了了。”

  夜空中有月亮,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那颗星……

  那束手电光好亮,那颗星好亮,那个人也正闪闪发光呢!

02

一抹桃红

市三中七(10)班周禹含

  小巷狭长而古老,连着一大片杨柳荫,杨柳荫下是落不完的杨柳叶。

  老林是这条小巷的环卫工人,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可真正留在小巷里的人,只有他。老林是很负责的,长长的一片杨柳荫,他每天很认真地清扫。

  我常常往返于南北校区间,也就认识了老林。老林个子不高,矮矮胖胖的,精神矍铄,神似《西游记》中的太白金星。话说回来,他与我外公熟识,一来二去,我和他自然而然也就熟络了。

  无论什么天气,老林都会打扫小巷,扫那似乎永远也扫不完的飘落的杨柳叶,看桥上来来往往的学子匆匆走过。记得那一次,我们正在南校区上体育课,打打闹闹间,居然下起了飘泼大雨,黄豆般的雨点在头顶跳着蹦着,别提有多欢乐了。我们一帮学生落荒而逃,往曲苑桥上跑。“慢点,慢点……”这熟悉的声音——原来是老林!他在雨中撑着伞,手拿扫帚叮嘱着。我冲他笑了笑。等我们跑过去,回过头,只见老林正低头又扫着细细长长的杨柳叶!

  老林时常会随手处理一下小巷子里的垃圾桶,也会给公厕旁无人照管的盆栽浇浇水。老林实际只负责小巷的卫生,就像他曾说的那样:“开头几年,只是让我扫扫巷子,再倒个垃圾就可以了。”他笑着摸了摸下巴,眼神陷在回忆里:“三中跑道还没修哩,只有红色的长长一条,孩子在上面跑,可有劲儿了!”他坐在椅子里又说:“那时的河水又黑又臭,现在蛮好的,又清又亮,还有鱼儿。”“那时的学生和你们一样,见我说声早。”老林还说巷子外面有棵桃树,每年春天都开得特别好看,粉的粉,红的红,还特别喜庆。他别提有多爱那株桃树了。

  老林,他不正是那春日里最艳丽的一抹桃红吗?

03

织布机上的命运

市三中七(9)班金侲希

  两只手的手心不断摩擦,像一个全是疙瘩的东西,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好似个蚕茧上安了指甲,整个像用小树枝做成的小耙子,这是一位劳动者的标配。

  我的姑婆一生执着于编布织衣,而她却总以那双粗糙、苍黄的小手为傲。

  她一个人住一间屋子,维持了几十年。而这幢小楼一进去,便能看到阶梯旁的墙壁,蜘蛛网布满角落,每走一段楼梯,都得停下喘几口粗气,凹凸不平的梯面还常常积有大小不一的水洼。姑婆的屋子更是破旧不堪,单是门口就堆满许多空纸板箱和垃圾,进了屋,弥漫在房中的恶臭很快会钻入鼻中。

  然而,在这样环境中生活的她,仍然保持了一种旧习。一间小屋专门安置了她那宝贵的织布机,她决不肯让自己的织布机上落下一丝灰尘。她常常坐在机前轻柔地抚摸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阳光透过那面古桐色的小窗温暖地洒进来,落在身上,还有微风伴着香甜撩动帘纱,我静靠在姑婆身上,听她手中拿着梭子一穿一推,随即发出利落、响亮的“咔嚓”声,我便微眯着眼睛享受着阳光、风。在她一前一后晃动的肢体中我就能知道她在做什么,姑婆在织布中从细缝穿过去,要仔细地盯着上边检查几遍才放心地继续动工,稍有一些差错便抽线重做。

  现在,虽然姑婆大部分时间依旧织布,背影却变得佝偻、瘦弱,弯着身贴近了才看得清。她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和织布打交道。日子苦些,她还是无法放下这台机器,可能这就是姑婆的命。

  一个无法改变的命。

04

共产党员赵叔

市三中七(10)班王宸

  赵叔是一名共产党员。

  听说赵叔从小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至今的党史,他全记熟。成年后,赵叔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在他在老家村里的党支部工作。

  赵叔对党的认识来自他父亲,而我对党的认识则来自赵叔。赵叔常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员,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辜负党组织交给我们的责任。”赵叔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赵叔在村党支部的工作烦琐且细碎,但他乐此不疲,力争每件事都做到最好。特别是最近在做人口普查,赵叔忙碌的事情就更多了,挨家挨户地走访,白天协助普查,结束后,晚上还要负责统计并上传,经常要忙到半夜。有一天晚上,我坐在赵叔身边写作业,发现他已经连着好几个小时没休息了,手指一直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叔,休息一下吧。”我放下笔推了推赵叔。“等等,我这是在为国家办事,为人民服务,人口普查数据提交这事耽搁不得,乡亲们可等着呢!”赵叔说了一句,继续敲打着键盘。我给赵叔端了杯醒脑的薄荷绿茶,招呼一声,先去休息了。第二天碰到赵叔时,发现他的双眼成了熊猫眼,看来昨晚又熬到很晚。

  还有一次,我碰到赵叔时发现他左胳膊上多了一副石膏。还没等我发问,赵叔就轻描淡写地说:“不要紧,一不小心摔折了。”我也没往心里去,直到有一天我正在帮赵叔打印文件时,一对中年夫妻带了一面锦旗进了办公室,他们是特地来感谢赵叔的,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赵叔的胳膊不是自己摔的,而是那天他在村里走访,刚好碰到一个小孩从树上滑坠下来,他想都没想就冲上去接住小孩,结果弄折了胳膊。后来我问起赵叔当时有没有想过后果,赵叔说,我一条胳膊能换老百姓一条命,就算我弄断了一条也是值得的,我相信每个共产党员都会这么做!

  这就是赵叔,一个鞠躬尽瘁,勤恳工作的普通共产党员,一个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

05

奶奶,我为您点赞

长屿中学八(8)班蔡可怡

我的奶奶,只是一个农民,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者。

凌晨五点,她忙碌的身影就出现在溪边,一家三口的衣服都由她“承包”,早早地将长满老茧的手伸进清凉的溪水,开始一天的洗刷。

早晨,六点。等到我慢悠悠爬下床,开始洗漱时,奶奶已经洗好衣服,在厨房里了。

缕缕香气顺着炊烟飘起,爬上了楼,钻进我的鼻孔,再后来,传来一声洪亮又亲切的召唤:“可以吃饭喽!”奶奶做的饭菜总是很清淡,却含着一股不知名的美味,大概是爱的倾注,让它“淡而有味”。

从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我一直是由奶奶自行车接送,三十分钟的车程,常常使她汗流浃背。每次我坐在自行车后座,看着她的背影瘦骨嶙峋,只有几件单薄的衣衫在风中舞动。特别是上坡时,骑起来就格外费劲了,奶奶的脚上穿着绣花鞋,使劲蹬着踏板,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两边的肩膀缓慢又艰难地一起一伏,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夹在黑发之间的缕缕白丝在风中跳跃,仿佛在不停地诉苦。每次到这我总是会劝她:“停一会吧奶奶,让我走会路。”而她总是一拖再拖:“再等一会,到那,我就停下来。”

奶奶是一个农民,一个勤劳的农民。春天,种下番薯、胡萝卜、土豆;夏天,种下黄瓜,有时还会种上玉米,秋末冬初,许多绿色蔬菜被种了下去,其中还有我最爱吃的青菜。她拿着锄头,戴着草帽,“嘿呦嘿呦”地松土,她施肥、浇水、打药,汗水顺着她面庞流下,滴到泥土里。她似乎永远也闲不下来,总是对菜园里的作物给予无微不至的呵护,或许这也是她做出美味的一大秘方吧。

我常跟着奶奶去田里,她的脚步很快,丝毫不拖泥带水,似乎是为了赶上时间的脚步,每次我都得加快脚步才能跟上。我们现在常劝她坐下来歇歇,而她的手似乎是永动机,在家也闲不下来,织帽、穿鞋花,她的背也越来越佝偻。年纪变大了,人却在一年一年地变矮。但她的眼神始终是坚定的,凝视着远方,一辈子劳劳碌碌着……

05

我为清洁工点赞

长屿中学八(8)班陈婧

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而出发。

——题记

晴天里有阳光,阳光总是会透过叶隙,碎了一地。天空万里无云的一片,五月的风是柔的,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在途中,总会经过一条街道,街道两旁栽种着栀子花,白色的花瓣使得附近的空气变得芬芳,尽头,有一间房子,很破了,我有幸认识这房子的主人——清洁工,老葛。我们亲切的叫他“老汉”,因为他身上总是灰溜溜的一片,但他的栀子花老是开着,据说是睹物思人。

和往常一样,我驻足在老葛的房门前,打算看看他,一般这时候老葛会在照料栀子花,但这次他却不在那。

老葛懂些园艺,以前在街道旁栽种栀子花时,他的嘴里总是念念有词,“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龙胆目茜草科。属茜草科,为常绿灌木,枝叶繁茂,叶色四季常绿,花芳香……”

那时候,他的房子没有那么旧,他和他的心在那里休息了很多年,整个少年时期一晃而过。然后,父母去世,他娶妻生子;妻子离世后,他也没有再娶。孩子在外打工多年,至于到底是多久,他说他记不清了,只知道很久很久,在那之后,他和他的孩子没有再联系过。

老葛不喜欢花,至于种栀子花的原因,我猜出来了一些:一是他妻子生前特别喜欢栀子花,他记住了;二来约莫是栀子花圣洁,有一种希望的力量,香味很让人安心。

老葛文凭不高,人比较老实。记得有一次,天还没亮,凌晨的温度比较低,老葛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衣服出来扫地,冷得直打寒颤。太阳微微爬出来,街道上逐渐变得忙碌,来来往往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城市从沉寂变得喧闹,我和老葛在街边坐着,不是休息,而是他捡到了一部手机,执意要还给人家。就这样,我们坐了许久。后来,太阳大了起来,老葛还坐在那里,也不知结果是怎么了。听别人说,老葛还被误会了,但他此后依然故我,生活也还是一贫如洗。

夜晚的风轻轻吹动着栀子花,带着芳香和思念,飘向远方。

栀子花的花语是:坚强、永恒的爱、一生的守候……我想,栀子花应该还有个别称,我愿称它为“流放的希望”。

编辑

薇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ihuaa.com/zhyh/79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