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七绝以及写诗注释的看法
史啸虎
我很喜欢写七言绝句,近两年更是如此,心有所感,诗兴一起,便会吟哦一首以记之,很少写其他类型的格律诗词。估算一下,两年多来我已写了大约多首七绝了。当然,我以前也喜欢写古风、七律、五律以及填一些诸如西江月、浣溪沙和忆秦娥之类的词,也不排除今后写些其它体裁和类型的诗词。对此,读者可从我的第一本诗词选《总道人间惆怅》(华文出版社年出版)中一窥究竟。
我对七绝的喜爱不是没来由的,因为与其它十分讲究韵律和节奏的近体诗体裁,如七律、五律和五绝等相比,七绝无须像律诗那样刻板地用足足四句诗去工于对仗,那样显得过于雕琢和死板,原本应有的诗味还因此而锐减了不少,而且还比字数最少的五绝多了8个可以任意组合成词并可能含有无限蕴意的字,它更能如愿地表达出诗人的丰富情感和高远志向。
其实,早有古人与我有类似看法。比如,那阕著名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词作者、明代才子杨慎在其《升庵诗话·陈陶陇西行》中就曾说过:“言之精者为文,文之精者为诗,绝句,又诗之精者。”可见在填词上很有成就的杨慎十分推崇绝句。清代诗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二十中也说过:“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
由此可见,绝句不仅在用字和用词方面特别强调精炼,还可以用最少的字词表达出丰富的、传神的并可让读者产生联想的意境。所以,有人说(相对于其它格律诗词)七言绝句更像诗,或者说更有诗的味道。对于此说我是赞成的,并且身体力行的,而且在撰写七绝的过程中,自己的体会可能比一般人更深。
比如,我在年年底写的一首诗——《自贺》中就表达了自己对七绝的喜爱:
体用天然意境丰,嗜吟绝句以推穷。
如今斟酌虽辛苦,好在终成复古风。
我之所以将七绝这种古典诗歌体裁称之为“体用天然”,是因为对于讲究格律的近体诗而言,每句七言(每句7个字)应该是单音节汉字语言节奏感最好,也最能体现出汉语诵读时那种抑扬顿挫语音语调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而七绝的无须对仗且可自由表达的四句式特点又足以将近体诗的想象和含蓄发挥到极致,从而能够充分表达出诗人所想表达的那种意境和情调。
在写这首绝句的前后,也不知为何诗兴很高,我大约每1-2天就吟哦出一首七绝来,可见诗中说自己“嗜吟绝句”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但是,我写的这些七绝是不是真的像诗中自诩的那样“终成复古风”,即其字词、语言及结构等大多合辙且符合古人所写的近体诗风格呢?我想,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