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勿语
如今懒惰到一个月才写一篇作文的地步了,是我太忙、是时间太快,各种都有吧,不解释了,抓紧时间聊一聊我最近的生活吧......
端午夏天真的来了,从端午节开始......那些还觉得今年夏天不热的人儿们,今年度过了一个湿热异常的端午;看似没有阳光,却感觉热气蒸腾,且闷在衣服里,一天洗澡三次也不嫌多;
端午节学子不回家,我和我的好朋友在小城里,果然是预料之中的各自娱乐,互不干扰;每天早上起床喝茶、中午在二伯家吃过饭后,我们就成了各得其所的两个人,他打牌,我追剧.......
端午节单位仍不忘搞活动,我也参与其中、每天午饭后我都要去办公室加班一小时,然后回家睡觉收拾屋子看看电视;第一天晚饭是在学子二伯家吃的,照例十分丰盛,饭后他们哥几个打牌、我识趣离开,去老妈家看看许久未见的大侄女,她已经在实习上班,梳着丸子头、白衬衫百褶裙的她稚气未脱、妥妥的美少女一枚,我们一起看看电视、玩玩手机、和小侄女做游戏。。。。。。
第二天老妈让我们回娘家吃晚饭,大伯却让去他家,时间冲突了,我和我的好朋友便兵分两路、分别代表出席,这又是中午出门、深夜归家的一天……这天娘家除了学子和她雨姐姐,其余人员均已到齐,加上保姆方女士,也是满满一桌,于是举杯同庆、享受美食;
自从有了方女士,过节聚餐母亲便只坐镇指挥,我们几个也跟着轻松一些,气氛也欢快许多;姐姐他们头一天刚拿了新房钥匙,美滋滋悄咪咪地告诉我新房视野极好,装修也没有大的问题......如此我也顿感轻松、聊天也没有顾忌;希望他们接下来的准备活动一切顺利如意,早日迁入新家,和我比邻而居;待我们俩退休,还可以将老妈接到新家,谈不上去享福,就是换个环境、新鲜一下吧。。。。。。。
第三天端午节本节,本来打算上街买艾蒿菖蒲栀子花回来制造一点仪式感的,可我起晚了一点,再坐在沙发上喝喝茶,想着要上下9层楼、上来了一会儿又要下去......天气如此闷热、拖延犹豫之后愈发就懒得动了,就让我们俩过一个没有香味儿没有粽子的端午节吧!哎,话说自从搬了新家,这套老房子愈发显得老旧和不便、多少有点被我冷落了,除了过年,平时就是简单打扫收拾一下,想要装饰它的心思都淡了......好在从一楼到八楼的邻居们都在门上插了艾蒿,楼道里满满都是艾蒿那种浓郁的药草香味......
这天中午饭又在二伯家混饱,然而下午饭是没有人管我们的,虽然老妈打来电话叫去她那儿吃饭,但这天保姆放假没人做饭,加上我的好朋友说要去吃火锅,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后来晚上想着这天我妈极有可能是一个人吃的晚饭我还是有点内疚的,按道理说大过节的我们两个回去做点饭菜陪老人家吃个饭是应该的、正常的,但不知为何我犹疑着就拒绝了,母亲家里头一天还是欢声笑语、热热闹闹的,真正过节了反而作鸟兽散、各吃各的,我们是不是有点残忍呢,可是我们好像又各有各的理由......但愿是我想多了,老妈可能无所谓吧,毕竟她是从我们这个年龄段走过来的,我记得小时候,没有人接她、她是不会无故回娘家的......打住,扯远了;
于是这天下午我和我的好朋友去吃了个火锅,吃得很慢,我知道我是在拖延时间,不想那么快回到一个人孤零零的状态,然而时间终究是过去了,我不得不目送他出发后,一转身赶紧跑回家换了衣服鞋子就联系姐姐出来散步,我们准备去看新建成的白郧大桥;
我和姐姐一路走一路聊,去的路上到处还没修好,有很长一段路我们不得不在桥下穿行,人车混杂、路面泥泞,又不透光透气、感受不是太好,到了大桥,天色已黑,而灯光未亮,天空中又落下雨来,桥面上人影憧憧、乱哄哄的,我们在桥头站了一会儿,等人流散去,我们才开始打量这座横跨汉江的大桥,桥面太窄,仅能容两辆小车小心会车;一些人在卖小玩意、小吃,对面郧西境内付家沟的菜农们纷纷在桥头卖菜;虽然现在看着有点混乱,但将来应该还是挺方便的;我们在桥上走了个来回,说了会儿话,就打车离开了;这座远看甚是宏伟的大桥,短时间内我是不想再来了。
我和姐姐
追剧
端午节过后,可能是下了两天雨的原因,天气又变得凉爽,早起时甚至感到寒意,我又翻出长袖长裤穿上,竟然觉得刚刚好、很温暖;这种舒适的感觉持续了一段时间,天气阴凉,阳光温和;一个周六午后,我关掉电视,在小区里随便走走;这是我第一次走完整个小区,到处干干净净,绿化做得很好,楼宇之间除了有两个儿童游乐场,还有好几处健身场地,安装了各式崭新的健身器材,居然还有一个崭新的羽毛球场,以后可以过来一试身手了;从西门出去,几家商铺正在装修,有小吃店、便利店、果蔬店、干洗店......生活气息正逐渐显现,我心甚慰。。。。。。
端午节假期我看完了那个《骊歌行》,这个本来温暖的古装剧到了40集之后接连死了好几个可爱的人物,故事情节也出现了古装宫廷戏残酷和阴险的一面,好人被蒙蔽了双眼、恶人肆意妄为,男女主嫌隙日深,我差点弃剧了.......
好在最后总算是惩恶扬善、男女主终成眷属......这部剧服化道很不错、演员们都很好看、没事看看很养眼;苗圃饰演的皇后,会在悲伤时真正红了眼圈,还有马跃扮演的皇帝、慈威并重;伎人陈吉太适合古装扮相了,潇洒俊美、仙气飘飘、且不失英武之气;可爱的歆楠公主爱憎分明、像个行走的表情包;梁王有点痞帅、气质类似年轻时候的王志文......不足之处是有那么几个人总是面无表情地念着台词,或者过于用力夸张地表达情绪;整部剧像极了我小时候看的那些一眼就能明辨忠奸的电影和那些过程曲折、结局完美的民间故事,简单、平实、结局美好,符合大部分人的喜好和审美.......
这期间欧洲杯开始了,学子已经开始围观,但我的注意力又被《叛逆者》吸引了,本来是冲着王志文去看的,但其实主演是英俊小生朱一龙,之前没看过他任何一部戏,生怕他也只是顶着一副好看的皮囊面无表情背台词,越看才发现他真的拥有演技,而且不输一众戏骨;他从一个特训班毕业生的那种青涩单纯和骨子里天生的正义执着、到后来经过各种人物事件的考验,逐渐变得坚毅、沉稳、成熟,却没有沾染一丝圆滑和世故;他那几场独自演绎没有台词的哭戏真实自然,让人不由得跟着他悲伤流泪;他那忽扇忽扇的长睫毛下那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始终带着着一丝莫名忧郁,当他看向爱人时,眼神是那样温柔爱怜,看向同志和朋友时充满真诚友善,执行任务时机警果敢,而当他看向敌人时则是戒备中夹杂着一丝愤怒,他有这样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我简直担心他在剧中会被自己的眼睛出卖......
他和童瑶饰演的女主之间的爱情也是一个看点,这样的背景之下不同道路上的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既浪漫又危险,两个人明明爱着对方却始终不能表白,因为爱和责任、包容和担当、和骨子里的正直善良,使他为爱人承担了巨大的危险,不惜献出生命,而并不介意他的爱人同志那被压抑的、微弱的回应;
相比之下,朱怡贞同志时而疑惑、时而感动,想要好好爱他、却始终放不下防备,她多么希望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教书先生、生意人,她可以和他坦然相处、大方示爱......剧中最浪漫的一段时光莫过于朱怡贞被他收留的那段日子,林楠笙收留她、保护她,她也可以完全信任他、依赖他,两个人白天假扮夫妻,过着烟火日子,却在深夜无语无眠;窗外大雪纷飞时,两个人终于温柔相拥,抚慰了剧中人彼此疲惫的心、也安抚了观众对二人完美结局的期盼......
关于剧情,抗战胜利之前还是比较好看的,一边嗑着男主的颜、一边看着他各种冒险,逐渐成长;剧情也是跌宕起伏、曲折多变,节奏也快,情节也还算自然;只是从他入党、在军统潜伏之后,剧情变得有点潦草简单了,林同志潜伏后仅仅执行了两次任务就完全暴露、不得不撤退了,不过这也符合男主的个性,他太正直善良了、太紧张了、太容易流露情绪了、太容易引起怀疑了,暴露是迟早的事,再不剧终就没法演下去了;随着他的撤退、其他角色也只能被一笔带过、草草交代了;
除了男主是这种“浓眉大眼的家伙”一看就是正面角色、其他的演员也并非都是一眼便知忠奸、也不是都笨得像猪;对陈默群印象挺深的,特别是前十几集,虽然是个反派,但抛开政治立场、单就他这个人来说,一看外表就觉得此人不善,但居然并不很招人讨厌,反而觉得他气场超强、霸总范十足,他表情阴冷、眼神犀利;他相当敬业、业务能力很强,手段狠辣,屡次置我地下工作者于危险境地;只可惜遭同僚陷害、为了保命当上了汉奸、抗战胜利后狼狈逃亡、最终走上不归路;当然了他即使不当汉奸也不会理解男主的叛逆,他作为男主的伯乐对男主的才能一直是很赏识的,死前最后一句话也是“你没有让我失望”,他们一样执着一样敬业,道不同罢了;
王志文在这部剧里实力助演,虽然他的外表实在是和多年前差别太大,曾经清瘦潇洒,如今黝黑发福,加上那个油腻的中分发型,实在是难以形容,好在他演技仍然在线,把自己隐藏得好像一只八面玲珑的老狐狸,但当他发现林楠笙同志的宝贵品质后,又成了他的心灵导师、在林同志彷徨无助的时候给予思想上适当的指引,在男女主受伤之后利用陈默群、使用既危险又巧妙的非常手段安排二人分别疗伤;为了保证情报线路的畅通,他不慌不忙地坐实自己贪污的罪名、从容冷静地交接工作、坦然洒脱地面对牺牲;他说台词的时候还是能捕捉到他当年在《过把瘾》里的那种正儿八经的调侃和嬉皮笑脸的真诚......
其他人物如王世安,也是比较成功和生动的一个角色,他能力一般,但他那种笑里藏刀、见风使舵、口蜜腹剑、为谋私利无节操无底线、表面斯文、内里狠毒,外表光鲜、油头粉面,走路时夹着双臂、双脚微微内扣的样子又娘又贱,让人恨不得狠狠踹他三脚;他就像一块甩不脱的狗皮膏药,到处黏贴,惹人生厌,凡是对他不利的人都一律要置其于死地而后快,他构陷陈默群、逼走顾慎言、利用蓝心洁、监视林楠笙,虽然在就快要得手时被草草击毙,观众们也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朱珠饰演的蓝心洁风情万种、堪称人间尤物,却是个悲情角色,乱世之中无法安稳度日,被卷入各种局势、却也知晓民族大义,最终献身、红颜消散......
剧都追完了,那潦草的、不甚明了的结局令我怅然若失;恰逢周日晚上、又陷于对周一的焦虑之中,我如一个失恋的人一般无法入眠,我随手拿起一本书,是《读者》,读了几页,那些浅显易懂的文字,那些别人的故事,在慢慢转移我的注意力,稀释我的焦虑,我感觉到了久违的愉悦、阅读的愉悦,无论阅读何种类型的文字、只要读进去了就能感受到的那种愉悦,于是我搜索了《叛逆者》原著的出处,在网上找到了转印的版本,下了单、准备读一下原著,用文字展开想象、弥补一下对电视剧的失望.......
然而当我看到原著,不禁哑然失笑,它并不是我想象的长篇小说,仅仅是薄薄十几页的一个小中篇而已,它的文字更简短明了,仿佛是故事梗概一般,一句话就能交待人物几年的事情,人物关系和电视剧更是大相径庭,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吧,我更喜欢电视剧的情节编排,男女主的感情戏在剧中表现得虽然含蓄、但更加浪漫动人;小说中对正反派暗中对峙、跟踪、暗杀、接头等情节也远没有电视剧表现得那样惊险、紧张、刺激.......由此看来电视剧前半部分改编的的还算成功的,符合我这类人群的喜好,虽然是虎头蛇尾,总体还是给个好评吧!
其他
上上周四例行去母亲家吃饭,弟弟和侄女不在家、饭后保姆干完活走了,只剩下我和母亲两个人时,她给我讲了最近她遇到的一件怪事:她的床头连续三天在半夜里、枕头下出现三种不同的小虫子,也就是每天一种,第一天是一只无名小黑虫、第二天是蜘蛛,到了第三天则是白菜心里才有的那种小肉虫,虽然她当时就把它们都消灭了,但也感到很恶心很害怕,也有点奇怪,她最后总结说,同一个时间(都是半夜)、同一个位置(都是枕头下)、然后三种不同的虫子、她脖子和胳膊上都有虫爬过留下的红印、她不确定那些虫子是否有毒......沉默片刻她说,这么古怪、难不成是有人故意的......
当时天色已晚、屋内没有开灯、只有电视屏幕在闪烁,母亲在慢慢讲述的时候,我大脑里已经是丰富的画面:惨白的灯光下、爬行的小虫、母亲被留下红色爬痕的胳膊、脖子,她阴郁又疑惑的神色......三种不同的虫、同一时刻同一位置.......我比她说出自己的猜测之前更早感觉到诡异和惊悚,但这只是荒诞闪念我不能说;当她猜测是有人故意为之的时候,我觉得这就绝无可能了,母亲也许是电视剧看多了、沉溺其中、把自己代入剧情了、才觉得有人要加害于她,这家里就这么简单的几个人,谁也没有必要、没有理由去煞费苦心做这种事......
我虽也觉得奇怪,但我还是帮母亲把这件事做了理性客观的分析:母亲把床头的缝隙里塞了一些旧衣物旧棉垫,这些东西不常清洗晾晒、时间长了确实有可能长虫;床单被褥换洗不勤、产生异味也会诱虫;近期天气潮湿、蜘蛛是常见的,我家里也常常看到......然而母亲并不认可这种分析,她指了指阳台上晾着的被褥被单说那是保姆才换洗的不存在脏,再说长虫也不会长肉虫、而且为什么那些虫都是在半夜出现白天都没发现,她还说保姆前几天确实买过白菜,但是她又没有去碰那些白菜、那肉虫怎么会跑到她枕头下呢.......
我思索着、疑惑着,想着如何解释才能打消母亲这种毫无益处、不利于团结的猜疑,本想马上去挪开母亲的床,查看究竟,但当时屋子里昏暗的光线、沙发那头母亲断续的、低沉的,缓慢的讲述让我生出一丝莫名的恐惧,我的想象力也跟着作祟了,我害怕挪开床、下面说不定还藏着别的什么脏东西……多么希望弟弟突然回来,我们一起打开最亮的灯、挪开床,和母亲一起好好瞧个究竟......
我给弟弟留了言,让他周末抽空把母亲床挪开打扫杀虫,又给姐姐说了这件事,姐姐说她也会抽空去看看,她还分析了一个原因,那就是母亲爱坐在床上吃东西,那些食物碎屑时间长了也是可能长肉虫的……果然,弟弟第二天中午就在母亲床下清理出一堆垃圾,其中就有碎麻花等……我不在场,不知道母亲怎么说,听姐姐说母亲还是坚持认为这些东西都不可能长虫……
不知道后来小虫子有没有再出现,他们几个都没有再提起,姐姐过生日那天母亲表面上看起来也一如平常,这件事似乎暂时就这么平息了,我的想法是还是给母亲换一张床,她现在用的床本来质量不太好,时间也比较长了;我也仔细观察了母亲在这件事上的表现,完全没有一点老年痴呆的迹象,她说话语速虽然缓慢,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她的眼睛虽不是目光如炬,但眼神坚定执拗,我们说再多的话如果她不认可她会一直沉默、不为所动;她白天照常出去打牌,回家照常数落弟弟和弟媳,所以我完全不用担心这是她的身体或精神出了问题导致的臆想……
勿语勿语还写的这么长,毕竟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发生的事远不止这些,择其要者记录之;我自己看了两遍觉得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学子马上放假回家了,我也请了两天假趁机休息一下下,连着周末一起,过几天合家团圆的日子,嘿嘿,开心……
温暖的日常真心喜欢才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