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西县第一个农民剧团诞生记

张万生

穷苦人张万生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逃亡路上的悲惨遭遇和苦难人生,竟会孕育催发了第一个农民剧团的诞生。见证了驻足地林西县沧桑历史的巨变,唱响了幸福新生活的序曲。

灾难重重

清末民初,朝政腐败无能,军阀混战,外地入侵,天旱无雨,匪患横行。人口稠密的山东省成为民不聊生的重灾区。生在鸡米县周户屯的张万生决定死里逃生闯关东。一路走来,历尽艰辛吃尽苦头。他逃荒来到赤峰一个叫梁前的地方刚要立足,不料一天一群匪兵闯进家抓他去当兵。被抓走不久他借机逃脱,躲过追捕的子弹,隐姓埋名又逃到了辽宁北票日本人把守的煤矿背煤谋生,家中扔下了妻儿老小。两年后风声稍缓,他和姓徐的穷哥们结拜学会了说评书,有了谋生的本事决定拿着背煤挣来的30块大洋,踏上寻找妻儿的逃亡路。刚上路不久大祸降临,矿工头目策划的黑社会人员拦路把钱全部劫走,他身无分文带着绝望心情要饭回到家。家,已是惨不忍睹,炕上躺着奄奄一息的妻子,为了逃生,两个女儿一个被卖、一个被送人。妻子哽咽地说:“再回来晚了,你就都看不见了。”

雪上加霜,灾难重重,让张万生欲哭无泪,欲罢不能。他求助穷哥们几经周折赎回了被卖女儿,另一个寻找未果已失踪。为防匪兵报复追捕,他用挑筐挑着女儿,领着妻子逃到了林西县大营子乡大营子村。因为林西刚建县,这里是“移民实边”新区,土地多,有活干,能挣到饭吃,他决定在这里落脚安家。

苦尽甜来

大营子村是天主教挂牌领地新区,来这里干活求生的人必须遵守两条规定:首先必须有熟人担保,其次必须加入教会。张万生想方设法闯过了入住关,本想可以过衣食无忧的生活了。然而,接下来的日子仍让他苦不堪言。给地主耪青扛活三七开,吃热粮一米三谷,年复一年收不抵债,两个儿子又接连降生。他只好靠着苦干、借债、挖野菜、上山拾柴,勉强维持生计,苦熬日子,住一间偏厦房漏风又漏雨。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张万生的出头之日终于降临:一天他挑着柴进村,村头聚集的一大堆人吸引住了目光,他放下柴挑上前凑热闹,一个人的讲话如晴天霹雳:“我们是共产党毛主席派来的代表,是帮助穷人闹翻身的。我们的目标是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从现在开始有共产党毛主席做主,地主汉奸就再也不敢欺负你们了,希望你们积极参加土改斗争,报仇血恨。”此人叫梁万升,河北省人,为林西这片热土贡献了终生,是让林西人民至今怀念敬重的一位抗日解放战争老干部。

张万生越听越对心情,忽觉眼前的迷雾散去,闪现出一片灿烂曙光,压抑胸中多年的怒火瞬间燃烧!他挤上前去举起手大声喊道:我报名参加土改斗争!张万生的举动震惊了全场。然而,应该说明的是:这并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心血来潮。而是他苦难身世和精神煎熬的自然释放。这正是久旱禾苗逢甘露,苦海面前遇救星。

张万生满怀国仇家恨,成为冲锋在土改斗争第一线的积极分子,受到了领导和穷哥们爱戴。他第一个被推选当上了农会主任,和妻子一起第一个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妻子第一个被推选当上妇救会主任,儿子张连才第一个加入了儿童团,这个苦难深重的家庭,从此走上了党指引的光辉道路,成了革命幸福的家庭。

梁万升、邵清绪等一行,是党中央从延安和冀中派驻林西县开辟红色根据地的干部,他们的到来在林西这片热土上播下了红色种子点燃了革命烈火,让苦大仇深的穷人有了翻身求解放的靠山。张万生夫妻俩炽热的革命情怀把梁万升一行党代表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向进驻林西县城的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的领导做了专题汇报,分局领导也被张万生夫妻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从中看到了革命的动力和方向。年3月局领导特邀张万生到县城为干部群众做忆苦思甜报告。讲起自己的悲惨遭遇泣不成声。他的忆苦思甜报告是在泪水和掌声的陪伴中进行的,所有听报告的领导和群众心都被震颤了。冀察热辽分局领导研究决定:指派冀察热辽鲁艺实验文工团团长,表演艺术家吕西凡专项负责,把张万生的苦难人生和革命事迹排成戏,以此有力的配合推动土地改革运动,繁荣解放区的文化生活。吕西凡深入大营子村,克服很多困难,成立了林西县第一个26人农民剧团,剧本以张万生事迹为原型,演员张万生是主角。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排练,话剧《苦尽甜来》在村上演一举成功。年4月20日,大营子村农民剧团《苦尽甜来》剧组,受分局邀请,到林西剧场,为冀察热辽中央分局第一次党代会做专场汇报演出。引起了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因为这次会议是代表冀察热辽解放区20多万共产党员的一次大型会议,也是向国民党反动统治发起最后决战的动员会。《苦尽甜来》的演出成功,配合了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吹响了向敌人进攻的号角,因此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ihuaa.com/zhzy/5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