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秦经典老歌《大约在冬季》衍生出的同名影片,上映一周票房已突破千万,但评价和口碑却差强人意。而纵观近年来根据经典歌曲改编的电影,褒贬虽不一,但整体却令人“望而却步”,当一首三分钟的音乐,扩展成90分钟的故事情节,这样的电影到底值不值得看?《大约在冬季》把歌曲拍成电影,这股风潮形成的时间并不长,首开先河的,应是高晓松执导的《同桌的你》,但引领这股风潮的,除了《同桌的你》,还包括何炅的《栀子花开》。这两部影片分别于14年、15年先后发行,中间相隔仅一年,且分别取得了4.56亿和3.79亿的不俗票房。《同桌的你》新千年之后的华语乐坛新人辈出,新老更迭尤为迅速,一批批老牌歌手的火热势头很难延续,如何转型或将自己的人气、作品最大商业化,这是很多音乐人面临的难题。而《同桌的你》和《栀子花开》的成功,无疑是做出了最好的示范,打开新的突破口的同时,也引领了新的方向。吴克群《为你写诗》再接下来,由歌曲改编的影片,以及用歌名作片名的电影,便开始大体量的出现,我们比较熟知的,有《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爱之初体验》《后来的我们》《为你写诗》等。其中,刘若英执导的《后来的我们》创造了此类影片的票房纪录:13.6亿;而吴克群自导自演的《为你写诗》票房仅过千万,3.7的豆瓣评分也是创了同类型影片的口碑新低,可谓实力扑街。《后来的我们》票房有高有低,口碑有好有坏,而放到剧情上说,该类影片本就基于歌曲营造出的情感基调,也必然会被局限于此。从《同桌的你》到《后来的我们》,再到《大约在冬季》,十之八九都摆脱不了青春、校园、爱情、怀旧题材,其表现形式也无非是怀念过去、触景伤怀、表达遗憾。《栀子花开》《大约在冬季》仍在热映中,但豆瓣评分已跌至5.4分,后续票房并不乐观。齐秦22年前写给王祖贤的一首情歌,表达出了无数相隔异地的恋人间的相思之情,但这段情感被放大到大荧幕上,呈现出来的爱情故事却经不起推敲,自然也无法引起歌迷的共鸣。《一生有你》一周之后,由卢庚戌执导的《一生有你》也将上映,它的内容依然是校园、青春和爱情相关,据说还能从中看到李健(原水木年华成员)的影子。作为水木年华的成名作,《一生有你》也是校园民谣巅峰时期的经典,如今,校园民谣俨然已经不是主流音乐形式,从旋律变成画面的《一生有你》,又是否能唤起人们对白衣飘飘的年代的遐想呢?刘若英对于自己创作出的经典歌曲,每个音乐人都有着不同的情怀,比如《一生有你》之于卢庚戌,比如《大约在冬季》之于齐秦。但这绝不是把歌曲改编成电影的主要原因,每一首已成经典的歌曲背后,都有着数量庞大的听众,在基于歌曲打造出的同一种情怀面前,这些听众也是潜在的观众,他们对歌曲的认同,也可能变成对影片的支持。水木年华所以,我们不排除会有优质的、基于歌曲改编的电影出现,但就我们已知的情况来看,影片能够超越歌曲受欢迎程度的几乎没有,甚至连持平都已属罕见。在不能突破固有题材的禁锢的情况下,每一部由歌曲改编的电影,或许都在加剧着人们的审美疲劳,到最后能被消耗和贩卖的,怕是也只有听歌人的情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