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简介 http://m.39.net/news/a_9192503.html
汪承霈是清代乾嘉时期的宫廷画家,历任工部左侍郎、兵部尚书,擅诗词、书画,尤工花卉。在其传世画作中,大多为花卉,其次为人物和山水。其花卉画主要有《岁寒三益图》《画菊》《牡丹翠竹图》等。在其诸作中,《百福繁生图》和《九州如意图》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不仅尺幅完全相同,在绘画题材、主旨及构图、题识等方面,都有相对应之处。因两图都是以描绘祥瑞题材为主题,故姑且将其称为“双瑞图”。
《百福繁生图》描绘花几上放置流云红蝙蝠纹花瓶,瓶中插着稻穗、柏枝和白海棠。花几上方为透雕龙鳞纹,下方为变形夔龙方曲纹。在花瓶后侧,放置一杆幡旗,左侧有青铜斗、笙、扁壶、青花缠枝莲纹水丞、笙旁置有戟及竹盒。画中所描绘的花树什物,都取其谐音,以寓意祥瑞。稻穗插瓶,表示“岁岁平安”;红蝙蝠与幡旗,预示“洪福齐天”;柏树、蝙蝠、幡旗和笙,合并为“百富繁生”;笙和戟,有“升级”之意,祝福加官晋爵;青铜斗和铜壶,为“日进斗金”;笙与水盂上的莲纹,有“连升”之意。总之,画面中的每一个物件,都因其名称的音节,被赋予双关的吉祥含义。在画幅左上侧,作者题识曰:“以昭百福繁生息,嘉兴三农望阜成。御制句,臣汪承霈敬书恭绘”,钤朱文方印“臣汪承霈”和白文方印“恭画”。在画幅上侧居中有朱文椭圆印“宣统御览之宝”。
左图:清汪承霈《百福繁生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右图:清汪承霈《九州如意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九州如意图》描绘黑釉描金缠枝莲纹赏瓶中插着九朵菊花,青釉八卦纹罐中插着栀子花,在瓷瓶和瓷罐间,放置有天球仪、拨浪鼓、如意、万字符和青铜水盂。九朵菊花和八卦万字符,代表“九州万物”;青铜水盂和如意表示“同如意”,天球仪预示“四极”,拨浪鼓则有传播瑞符之意。在画幅右上侧,作者题识曰:“九州万物同如意,四极元功播瑞符。御制句,臣汪承霈敬书恭绘”,钤朱文方印“臣汪承霈”和白文方印“恭画”。故在画面中出现的诸物,实则是对乾隆御制诗的诠释,是以谐音来配置相关的画中景物。此外,在瓷瓶中出现的莲纹,既有“清廉”之意,亦有“连升”之意。
有趣的是,《百福繁生图》和《九州如意图》完全如书法对联中的龙门对。从构图上,占据画面主要部分的是瓷瓶和插花,亦可称为“画眼”。两画中,《百福繁生图》的“画眼”位于画幅右侧,而《九州如意图》的“画眼”位于左侧,两画并列,便形成对称。两画的题识字数和排列也一致,均为第一行十字、第二行四字、第三行三个大字加作者款识、印鉴,且都位于“画眼”的另一侧上方,也形成对称。其他陪衬的什物则分别位于瓷瓶和插花的另一侧。从内容上,都是摘取乾隆御制诗中具有吉祥寓意的短句,配以相关谐音的什物,为典型的岁朝清供图范式。从画法和意境上,两画都为没骨花卉,赋色淡雅,工整华丽,有皇家富贵之气,而且也都有受到西洋画影响的痕迹,出现透视、光影明暗对比等传统中国画中未见的技法。天球仪也属于舶来品,在中国画中未见之。虽然题材都为俗世之物,但所传递的意趣却是脱俗的。就题材及形制看,此类画当为汪承霈在清宫的应制画,如同命题作文一般,但其并不为主题所囿,能很好地发挥其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的技艺。
作为宫廷画家,汪承霈的绘画多以清宫所崇尚的审美趣好为主,故有论者认为其“作品多为节令、喜庆、应景即兴之作,题材则为吉祥意涵为主。笔下四时花卉、蔬果静物写生,颜色鲜丽,清意雅淡,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林莉娜《百花呈瑞,盛世昇平:清汪承霈〈春祺集锦〉及〈书万年花甲〉略考》),这是很有道理的。在汪承霈的花卉画中,他不仅继承了恽寿平(-)以来的没骨花卉画传统,更在画中侧重制作性和装饰性,将构图美感、题材与寓意发挥到极致。很显然,这种刻意渲染的花卉画固然满足了以清宫皇室成员及相关人员为主体的审美意趣,但却消减了画家个性,其笔墨语言也无法得以淋漓尽致地施展,长此以往,也就成为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创作。无论在题材,还是在技法上,均是如此,汪承霈的“双瑞图”便印证了这一点。
编辑:卢阳
审核:冯朝晖
复审:崔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