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工作室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
预展时间
年12月14日-12月16日
预展地点
全国农业展览馆
拍卖时间
年12月17日
拍卖地点
北京四季酒店A厅
请左右滑动浏览全图
Lot
恽寿平(-)?莲池逸趣图卷
镜心?设色绢本
20×cm.?
题识:家咸北郭莲花池,游赏最快意,戏为点色,遂多逸趣也。
钤印:寿平、正尗
鉴藏印:杨文山印、灋库杨彦龙珍藏、柏秋欢喜
说明:
1.此作为杨彦龙旧藏。巢章甫《海天楼艺话》,“杨彦龙,辽之法库厅人。四十後,不仕,宦囊薄蓄,悉以购书画。其所藏则文徵明之千字文为最。宋元巨幅,力不能致也。工于时贤画,惟爱大千师之作。不惟嗜画,尤嗜观作画。昔岁大千师每莅津,必具盛馔,假地铺纸举书具,恭敬恳求,画幅之大小、工简、种类,固不拘,悉听吾师意旨,复厚润为谢。吾师作画,像不受人之词。是日,鉴其成,乃许之,则欢喜无量。虽弗许,亦无愠,亦奇人也”。
2.杜伯秋旧藏。杜柏秋全名Jea.Pierr.Dubosc,卢芹斋婿,著名汉学家伯希和学生。因其为法国驻华使馆属员,遂携妻同赴中国,一住八年,至年才回巴黎。由于对中国古代书画向有兴趣,杜伯秋在华期间,与吴湖帆、张葱玉等名家多有过往,吴氏《醜簃日记》多有记载与其之交集。
RMB:1,,-2,,
本幅恽寿平《红荷图》,横幅,可分三段,所绘莲花未绽、盛开、结果之态,写荷叶初成、全展、残破之姿,点缀芦草、茨菇。绘製似简实繁,典雅秀丽,画荷生长变化之态,似写世间万物始终之变。
世人尽知恽寿平“没骨法”,即“没骨写生法”。恽寿平言:“每论黄筌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虽然对前人有所取法,但恽寿平于此言中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其又言“间尝考之前古,研思秘赜,惟徐崇嗣创制没骨为能,深得造化之意,尽态极妍,不为刻画。”此意言己之“没骨写生法”多源于徐崇嗣,也就是恽寿平所创立的“没骨写生”之根。恽寿平所认为的“没骨写生”是通过对物象的感悟和传写,画面所“写”与自然中的“物”是密切相关联的,以本幅《红荷图》为例,画幅以荷花、荷叶为表现对象,其既有大面积的色彩渲染,也有在荷叶用墨(色)线的勾勒,因为古法“没骨”是“殆不见墨迹”的,因此恽寿平的“没骨写生”创新可贵之处便在于此。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
恽寿平康熙二十八年()所作
《花卉册》之《晓梦秋风》页
无锡博物院藏
康熙二十五年()
《花卉册》之《露湿红衣》页
故宫博物院所藏
恽寿平康熙二十七年()所作
《花鸟册》之《荷花图》页
是作以阔笔刷出荷叶,又在叶子边缘点厾以点成面,绘成荷叶生长之态,墨(色)线勾写叶脉、叶筋,以书入画,安闲雅静。晕染荷花粉红色由瓣尖向瓣内自然过渡,以深浅变化凸显层次与前後位置;藤黄点花蕊,用笔爽利干脆;写芦草、茨菇信笔挥洒,繁而不乱,足见大家气象。此种画法为恽寿平绘製荷花常用之法,类似可见故宫博物院所藏恽寿平康熙二十八年()所做《花鸟册》之《荷花图》页、康熙二十七年()作《花卉册》之《荷花图》页;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二十八年《花卉册》之《晓梦秋风》页;无锡博物院藏康熙二十五年()《花卉册》之《露湿红衣》页;南京博物馆所藏《残荷芦草图》,天津博物馆藏《蒲塘金粉》等。
此作为杨彦龙旧藏。巢章甫《海天楼艺话》,“杨彦龙,辽之法库厅人。四十後,不仕,宦囊薄蓄,悉以购书画。其所藏则文徵明之千字文为最。宋元巨幅,力不能致也。工于时贤画,惟爱大千师之作。不惟嗜画,尤嗜观作画。昔岁大千师每莅津,必具盛馔,假地铺纸举书具,恭敬恳求,画幅之大小、工简、种类,固不拘,悉听吾师意旨,复厚润为谢。吾师作画,像不受人之词。是日,鉴其成,乃许之,则欢喜无量。虽弗许,亦无愠,亦奇人也”。
Lot
乾?隆(-)?秋花图
立轴?水墨金粟笺本
79×29cm.?
诗堂:冷露暗滋秋草,著花红紫成堆。小鳯贪餐竹实,合教一处同开。络纬送声秋至,蜻蜓弄影风凉。幽卉一丛舒艶,都来石畔寻香。钤印:乾隆宸翰、惟精惟一
题识:三希堂偶笔。
钤印:樂意寓静观、乾隆宸翰、入眼秋光尽是诗
鉴藏印:古希天子、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石渠宝笈所藏
著录:《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五),第页,北京出版社,年。
诗文著录:
1.《清高宗(乾隆)御製诗文全集》,第一册,第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
2.《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御製诗初集·卷一至四》。
说明:
1.张子厚旧藏。张子厚先生为北京市人,收藏家。年3月将所藏宋、明、清瓷器40餘件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而最为著名、也是张子厚先生巨大功绩的体现在于其捐献的北宋汝窑圆洗,这件唯一私人捐献的汝窑瓷器,依然与北京故宫所藏仅有的20件(含本件)北宋汝窑珍品同列,天青温润,淡雅永恒。
2.北京市文物管理处退赔。
RMB:8,,-18,,
入眼秋光尽是诗
——乾隆帝《秋花图》
清宫旧藏,《石渠宝笈》著录,乾隆皇帝御笔并御题《秋花图》轴,金粟山藏经纸本,水墨画。图绘凤仙、石竹生于堆石秋草之间,其花全开、半放、未绽之态尽皆描绘,两花之叶亦各具姿势,直正欹侧,翻转曲折,各尽其妙;整体画面似为庭院一隅,土石丰腴,秋草劲锐,随风而动;石竹与秋草花上点缀络纬(纺织娘)啮花、蜻蜓驻足,蜻蜓欲静,络纬似动,动静之间,凸显生机盎然之态。本幅乾隆皇帝御题六言诗二首:其一为“冷露暗滋秋草,著花红紫成堆。小凤贪餐竹实,合教一处同开”;其二为“络纬送声秋至,蜻蜓弄影风凉。幽卉一丛舒艳,都来石畔寻香”。钤宝玺为:乐意寓静观、乾隆宸翰、入眼秋光尽是诗、乾隆宸翰、惟精惟一;鉴藏宝玺:古希天子、八徵耄念之宝、石渠宝笈所藏;补钤“太上皇帝”宝玺。
左:《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本幅作品内页
右:《清高宗(乾隆)御製诗文全集》诗文著录内页
乾隆皇帝即清高宗弘历,是雍正皇帝第五子,後序为第四子。有专家学者研究认为,乾隆皇帝自幼机智聪敏,早年时致力于学习汉族文化,19岁时开始学画,此时尚在藩邸,闲暇居多,“抚景兴怀,抒清思而消永日”故尔常画花鸟为乐。其早年画作多为设色画,其后,政事繁忙,乾隆皇帝便不能专心绘事,偶有画作,多为水墨画,并慨叹“输与昨年潇洒甚,绿窗爱月正迟眠”。乾隆元年(),刚刚即位的皇帝为其生母崇庆皇太后绘製“松竹梅”、“牡丹”、“梨花白燕”、“栀子花”、“桂菊”、“凤仙石竹”六屏彩墨画。虽然六屏已然不见于世,画幅自作诗仍留存于诗集。其中,乾隆皇帝按“凤仙竹石”页题诗又作本幅水墨,或许,这是对年轻时期画作以及情感的追忆。
无论是在做皇子皇孙的少年时期,还是成为“十全武功”的皇帝时期,乾隆帝身边始终围绕着一批文化精英,其中不乏擅绘者,如叔叔允禧、允禄,大臣如董邦达、蒋廷锡、唐岱、张宗苍、钱维城、以及西洋画家郎世宁等等。乾隆帝耳濡目染,本身领悟力又很强,所以乾隆皇帝的绘画既有对传统中国文人画笔墨精神特质的诉求,又有对西洋画中科学写实精神的关照,既有专业画工的精细画法,也有对装饰风格的强调。
左印取自本幅
右印取自《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或《清宫历代帝后玺印谱》
据雍正元年张廷玉《澄怀主人自定年谱》卷二记载,蒋廷锡曾侍皇子弘历读书。由于蒋廷锡是继承恽寿平花鸟风格的画家,弘曆在花鸟画的绘製方面受其影响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本幅《秋花图》,凤仙花以“没骨法”为主,叶子、花朵、茎杆等部分法恽氏风格比较明显,与天津博物馆所藏恽寿平《瓯香馆写生册》所绘“蚕豆花”(故宫博物院藏恽寿平《花卉册》亦画此物,取名“凤仙花”)一页,相比较而言,恽画设色,空灵典雅,乾隆帝所绘凤仙虽为水墨画法,但又增加了西洋画法的装饰味道,富有“拙”趣,这一点应该是受到郎世宁等西洋画家影响的;而所绘石竹花头虽不类恽寿平之“没骨法”,然其墨线勾花点叶之法又自蒋廷锡来处,如北京保利十周年拍卖会蒋廷锡《仿宣和画谱》之“石竹页”,二者花头画法均以淡墨线勾勒轮廓。堆石画法以“四王”为宗,王原祁、唐岱画法比较明显,尤以唐岱法多,皴染之间,突出明暗对比关系,苔点分布大小错落,浑厚圆融,增加了画面的朴实感。相同的山石画法可参见乾隆帝所绘《双峰塔图》、《枯木竹石图》、《濯足图》等等。
上:凤仙花画法本幅(局部)
恽寿平《瓯香馆写生册》之“蚕豆花”页(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下:石竹画法本幅(局部)
蒋廷锡《仿宣和画谱》之“石竹页”
对于秋虫的画法,因乾隆皇帝自言其学画始自对五代黄筌花鸟画的学习,所以其绘络纬、蜻蜓应不属意外之能。黄筌画作中所流露出的“黄家富贵”之气,与乾隆皇帝所追求的审美情趣相吻合。但是,由于黄氏画法要求有深厚的写实功底和造型能力,这使本以绘画为消遣的乾隆皇帝最终只好放弃。所以皇帝所绘二虫虽精致不足,然“古意”绵绵,多了几分文人雅致,恬静自然。
乾隆帝《枯木竹石图》
中贸圣佳年春季拍卖会LOT
乾隆帝《双塔峰图》
北京保利年秋季拍卖会LOT
作为政治家的乾隆皇帝,在绘画创作上当然会有与众不同之处。学者们认为,乾隆皇帝作画的动机,主要在于自娱自乐,陶冶性情,其次是政治目的,也无非是通过绘画表达治国安邦之理念。故宫博物院研究院李湜认为乾隆皇帝的绘画风格属于宫廷趣味,这是无可争辩的,而且在其《热爱绘画的乾隆皇帝》一文中指出,“此外,乾隆皇帝还依照他个人的审美观,规范了宫廷绘画的表现技法,如他排斥泼墨写意画,抽象的艺术表达方式,追求细腻写实的画风。在技法上,要求不同的题材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如人物画是传统的工笔重彩、白描法、及西洋的肖像法;花鸟画是五代黄筌的工笔写生和清初恽寿平的没骨法;山水画则多属清初王时敏、王鉴、王翬、王原祁“四王”派系中,注重传统,法度严谨一路。这些制度和规定不仅在乾隆朝被严格地遵循,也被乾隆朝之後的历代所贯彻”。然而皇帝的消遣娱乐非常人所及也,御製笔、墨、纸等等皆为最佳,本作用纸即为极为珍贵之“金粟山藏经纸”,上文所提及《双峰塔图》、《枯木竹石图》亦用此纸,足见皇帝绘制此图之考究用心。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张子厚先生捐献北宋汝窑圆洗
北京市文物管理处代管定级方签
是作为张子厚旧藏。张子厚先生为北京市人,收藏家。年3月将所藏宋、明、清瓷器40余件捐献给故宫博物院,而最为著名、也是张子厚先生巨大功绩的体现在于其捐献的北宋汝窑圆洗,这件唯一私人捐献的汝窑瓷器,依然与北京故宫所藏仅有的20件(含本件)北宋汝窑珍品同列,天青温润,淡雅永恒。此作曾由北京市文物管理处代管,并定为二级文物,后退还张家。
Lot
康?熙(-)?
行书唐·苏颋《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立轴?水墨纸本
×69cm.?
题识:骎骎羽骑历城池,帝女楼台向晚披。露洒旌旗云外出,风回巖岫雨中移。当轩半落天河水,绕径全低月树枝。箫鼓宸游陪宴日,和鸣双凤喜来仪。
钤印:康熙宸翰、敕几清晏、渊鑑斋
RMB:1,,-2,,
左:印取自《清宫历代帝后玺印谱》
右:印取自本幅
在清代诸帝中,康熙皇帝勤政好学,对汉文化尤倾注心力,他开创了三代盛世,是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勤政之餘,康熙帝雅好翰墨,并能临池不辍。他曾说“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餘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年,实亦性之所好。”(《东华录》)其书艺在清代诸帝王中亦可谓出众,谢稚柳先生就认为“清代以乾隆擅书著称,然论书法,康熙实在乾隆之上”(康熙草书对联边跋)。这跟他用功之勤、取法较广是分不开的。康熙帝早年曾临习“二王”、颜真卿、“宋四家”、赵孟頫等帖,後以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师,受其师影响,视董书为圭臬,将“海内真迹,搜访殆尽”,并反复临习,其书虽散淡气韵不及却厚重过之,在董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博雅秀润的特点,还推动了朝野上下学董的风潮。
此幅康熙行书苏颋《侍宴安乐公主山庄应制》立轴,是康熙帝政冗之余之作。作品布局整饬,用笔温润而有骨力,取法董赵。结字以行楷为主,端庄雅正,“亭”、“台”、“花”、“鸣”“喜”等字又部分采用了草书的构型写就,灵动活泼。优游不迫,似闲庭信步,呈现出一派君子作风、王者神气。作品上钤有康熙“康熙宸翰”、“敕幾清晏”、“渊鉴斋”三方玺印,均收录在故宫博物院所编的《清代帝后玺印谱》中,整幅洒金纸本,品相完好,是难得的书法佳作。
请左右滑动浏览全图
欢迎预定
保利拍卖监制年重要书画高端正版限量复制品
艺术品金融服务
源于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态势的深度把握,保利艺术品金融公司已于年正式成立,配合支持保利拍卖系所有活动的开展。
保利拍卖系六家公司专家目前正在进行全球征集活动,委托方若有资金寻求,可与公司专家联系咨询。
您需要艺术品金融服务吗?即刻拨打电话联系我们吧:
郭建巍
Tel:(86-10)
E-mail:finance
polya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