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花香打开往事

岛城的夏天来得踌躇。经历了连续几天的“高温天气”后,气温突然下降,让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入夏”变得扑朔迷离。雨却下得胶着,从立夏下到小满,依然没有消停的迹象。

这种天气是适合漫步的。选个雨后的时光,在凉爽清新的空气中深呼吸,让脚步变得轻慢,让目光温暖而充满慈爱,去注视身边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去聆听飞鸟扑翅的声音,甚至细微的、虫子呢喃的声音。我们与自然的对话,可以用磅礴辽阔之态直抒胸臆,也可以用纤细的、充满母性的絮语,唤醒心底的柔情。

露珠集结在叶子上,特别是在宽大的芭蕉叶上,它们吸纳着周围所有的色彩,在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

你在路边守候的样子/很美/我轻轻走过/你的露珠里/晃悠着我的影子。

——妖微

春天的花开得热闹而仓促,让人目不暇接。几场春雨以后,春花七七八八地凋落。阳光渐暖,枝头上、水塘边、马路边到处都是残花的影。万物都有各自的宿命,伤春悲秋也是枉然。

绣球花开得正旺,五彩缤纷的样子很有夏天的模样,热烈、绚烂。我不喜欢绣球花,不只是它花团锦簇的模样少了灵秀之气,同时因为它是没有香味的。我固执地认为,作为正经的花,没有香味是无法弥补的缺陷。

“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兰》梅尧臣)描写出兰花不入俗流的清香;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是菊花的幽香;

“色欲泥人还滴露,香如泛酒莫辞杯,佳人笑插鬓云堆”——(浣溪沙.玫瑰花》赵怀玉)我们闻到了玫瑰如麝的浓香。

在描写花的古诗词中,形态与香味往往都会涉及。在我看来,“形”能悦目,令人愉悦;“香”能赏心,令人神怡。香味是花的灵魂,更容易抵达我们的心灵。

闻到兰花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小时候住在老房子的日子。那时家里养过一盆兰花,是用破漏的脸盆做成的花盆,放在二楼窗户边的八仙桌上,我的床就靠着这扇窗。兰花一年比一年开得旺盛,每到花开的季节,满屋飘香。父亲很是得意,说他采来的这盆花是九头兰,很珍贵的品种。

一个初夏的夜晚,我们一家人看完电影回家,发现开得正旺的兰花被野猫给糟蹋了,盆摔落在地板上,泥洒了一地,好多颗花朵折了。“哎呀,忘了关窗户了”我发出第一声惊呼。一家人都往楼上赶,一边心疼着,一边诅咒着野猫。

父亲从泥里扒拉出没有折坏的兰花,重新栽入盆中,但剩下的兰花渐渐枯萎,没能活过那个夏天。从那以后,我们家再也没有养过开得如此旺盛、香味如此浓郁的兰花了。

18年前,6月末的某个清晨,我们在下山的路上闻到了栀子花香。

“那天也是在山上,父亲想买已怒放的栀子花,我说买那株未开的吧,好好养着,明年便也能开了。结果未等到次年春天,父亲很突然地去了。”我至今无法忘却他说这话时满脸后悔的神情。

“后来花开了吗?”我问。

“没开。”他答,声音低沉,“很多事情经不起等待”。他象是说与我听,也象是说与他自己。

我无语宽慰,他需要的应该不是宽慰,他已跌入追忆的情绪之中,闻一闻栀子花香,想一想父亲的音容笑貌。我总觉得,对亲人的思念一定是细水长流的,一件旧物、一碗汤饭、甚至某种花香,都能触及。

桂花香藏在学校课桌的笔记本里。

那时候的舟山中学还在定海镇鳌山下,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思刘堂”边上树木怀抱,三层小楼房简洁、古朴,台阶上经常有坐着小憩的师生。

我们这些女孩子喜欢将歌词抄在笔记本里,在课间拿出来学唱。倪同学的笔记本经常被我们传阅,她的字一如她的个性,隽秀中透着女孩少有的稳重。她有一副好嗓音,音律非常准。

《八月桂花香》这首歌是她教会我的。我们并排坐在课桌上,对着她的笔记本,她唱、我跟。我喜欢那歌词,透着忧伤,满是历经世间冷暖的沧桑。

每每闻到桂花香,便会想起那首歌,想老学校,想起专门摘录歌词的笔记本,想起多愁善感的少女时代,想起与倪同学多年来未曾断过的深厚情谊。

原来花香可以成为打开记忆的引擎,睹物思人,闻香念旧,往事历历在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izihuaa.com/zhyc/79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