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IP影视化“黔驴技穷”后的一种新尝试所谓歌曲IP,简单的说就是在一首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将其影视化。在「同桌的你」、「栀子花开」开了一个好头后,让国内各大电影公司看到了一个商机——根据流行歌曲改编成电影,并将其定义为IP。他们的成功给影视市场打了一剂强心针,这种低成本的IP改编的方式更加受到投资人的青睐。随着多渠道的热钱涌入网络电影圈,稍有名气的游戏和网文IP都已经被买断和瓜分,无从下手的业内人士试图尝试多种挖掘价值IP的可能,音乐IP影视化这种在影视圈的颇有成就的套路,毫无疑问就成为了网大投资人尝试的新途径,也陆续出现了多部音乐改编作品。如影片《校花隔壁的流川枫》就是由黑撒乐队人气歌曲《流川枫与苍井空》为IP原型改编,这部已经成功完成从音乐IP转化为影视作品。前段时间淘梦邀请到著名音乐教父陶喆共同启动了M(musicmoive)计划,一起推动音乐电影化,音乐改编影视化成为争相追逐的方式,这种形式开始在网大圈风靡。音乐IP版权低廉、想象空间大主题指向性强网文IP高额的版权费,让许多小成本网络电影望而却步,但相较小说于,音乐IP在价格上就相对低廉了,据说方文山10首歌曲版权费加在一起还不及一本热门小说。此外,集齐版权、原声带授权、再演绎的使用权后,就可以召唤全新的歌曲了,是一个非常得当的良性循环。音乐是生命力比较长的东西,主题明确,原创性高,而且用一首老歌点题更是能勾起大家怀旧的情绪和回忆,正如《同桌的你》监制高晓松说:“听老歌比看老电影和老电视剧的人多,音乐是生命力比较长的东西,而且最容易勾起你的回忆。这种曾经抚慰过千百万心灵的东西,都是有机会出现在大银幕上,转换成影视拿出来跟大家分享的。”而且用一首老歌点题更是能勾起大家怀旧的情绪和回忆,正如《同桌的你》监制高晓松说:“听老歌比看老电影和老电视剧的人多,音乐是生命力比较长的东西,而且最容易勾起你的回忆。这种曾经抚慰过千百万心灵的东西,都是有机会出现在大银幕上,转换成影视拿出来跟大家分享的。”在影视圈里,频繁出现“XXX被爆抄袭”的新闻,音乐IP影视化在本质上就闪避了这种舆论风口。小说、漫画的改编,要精准把控还原原著和注入新意的尺度,这样才能在抓取原著党的同时吸引新的注意力,这种尺度的把控往往是编剧头疼的地方,然而在音乐IP上,将音乐改编成网络电影,这其实只是一个「命题作文」,只提供一个意境,不局限于条条框框的故事情节内,在符合实际和正常价值观的前提下,天马行空。参与者或许会感受到莫大的自由。并非所有音乐IP都适合改编成电影要对价值多加审视虽然目前从电影市场来看,音乐IP影视化自带诸多强势BUFF,这种形式的盛行也是大势所趋,但并非所有音乐IP都适合改编成电影,音乐IP改编成网络电影,还是得看歌曲本身,有些歌曲就是凑热闹,即使拿过来也不能改编,不是所有的歌曲都像「同桌的你」、「一生有你」有改编价值。对音乐IP改编跃跃越试的业内人士一定要多加排查和判断,是否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审视后再下手!首先,适合的IP必须是观众已经对此有了一个情结,比如《同桌的你》和《一生有你》,无疑在几代大学生心目中有一个情结。而且又是青春片,又讲他们的故事,就跟容易引起共鸣,它流传的范围就自然广泛。其次,要判断立项的这个东西是否具备强烈的指向性,就是这个歌名要变成电影名,你要有一个强烈的指向性。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同桌的你》就是指当年的同桌,一听就是青春怀旧。《一生有你》一听就是爱情,我一生有那么一个。听名字不知道在说什么的,其实并不适合拍成网络电影,打个比方,如果以《你的背包》为IP,仅仅一个背包,很难猜测出其中想传达的意味,再如《小情歌》,乍一看,不知所云,这些是不适合改编的。第三点歌名是否有趣,真的不是所有的歌名都能找到IP名。就像《光阴的故事》这样平淡无奇的名字,一般情况下,其实感兴趣的人其实不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音乐的背后一定要蕴涵某种故事,这种自带情感的音乐,能保障在天马行空的想象故事创作中,不偏离正轨,就能更符合大多数人的想象。--音乐IP影视化,对网大圈来讲,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或许也是摆脱抄袭、LOW标签的一种途径,不过获得了满意的音乐IP,只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关键还在于创新和团队心态,带着创新和诚意闯关,这种风潮才能有所作为,成为网大圈真正的“香饽饽”!